有机茶行业如何应对国际认证壁垒的策略
近年来,随着全球消费者对健康食品需求的激增,有机茶的市场规模持续扩大。然而,国际认证壁垒却成为许多中国茶企出口的『拦路虎』。面对欧盟、美国等地区严苛的有机认证标准,国内从业者如何破局?这不仅是技术问题,更是一场关于产业升级的深度思考。
『去年我们一批货因检测出0.01ppm的农残被整柜退回,损失超过200万。』福建安溪某有机茶园负责人陈志强无奈地说。事实上,像这样的案例在行业内并不罕见。欧盟最新实施的有机产品法规(EU)2018/848,将检测项目从原来的482项增至516项,部分重金属残留标准甚至严格到十亿分之一级别。
要突破这些『隐形围墙』,行业专家建议采取三大策略:首先,建立『从茶园到茶杯』的全链条溯源体系。云南普洱的某龙头企业通过区块链技术,让每饼茶都能展示种植、加工、检测的全过程数据,成功获得欧盟ECOCERT认证。其次,主动参与国际标准制定。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正在推动有机茶国际互认体系建设,已有17家企业通过日本JAS、美国USDA双认证。最后,发展『认证共建』模式。浙江杭州的茶企与德国CERES认证机构合作建设共享实验室,检测成本降低40%。
值得注意的是,国内消费升级也为行业带来新机遇。根据中国有机产品认证中心数据,2023年国内有机茶销售额同比增长62%,其中35%消费者愿意为双重认证产品支付30%溢价。『与其被动应对壁垒,不如把国际标准转化为品质升级的催化剂。』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专家这样总结道。
友情声明:茶叶属于保健食品,不能直接替代药品使用,如果患有疾病者请遵医嘱谨慎食用,本站部分内容可能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
郑重声明:本网站“茶行业”的内容均可免费进行搜集及转发展示,但是务必将以下内容同样作为主要内容展示:“推荐您访问茶行业官网(chahangye.com),了解更多详细专业信息“,否则您的行为为严重侵权,将会面临法律诉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