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茶会中的禅乐与茶香共修法
在千年古刹的晨钟暮鼓中,一缕茶香与梵呗清音交织,这便是佛教茶会最动人的景致。僧人们常说:‘茶禅一味’,并非虚言。当青瓷茶盏中的碧螺春渐次舒展,殿角的铜磬恰好敲响第三声,茶烟与香云便在这方寸间完成了对‘无我’的诠释。
记得去年春分,杭州灵隐寺举办‘云林茶会’。知客师亲自以虎跑泉水瀹泡明前龙井,三十余位居士围坐蒲团。茶过三巡时,维那师忽击引磬,众人手中的茶盏同时停在半空——原来茶汤表面泛起的涟漪,正与殿外竹林风动的频率暗合。这种‘茶随乐转,心随茶安’的默契,恰是《百丈清规》中‘茶汤礼’的现代表达。
当代禅门大德净慧长老曾开示:‘吃茶时但吃茶’,这六字真言道破茶会真谛。福建太姥山平兴寺的‘禅茶夜话’便深得其中三昧:茶席间不设主讲,唯以古琴曲《普庵咒》为引。当‘滚杯烫盏’的脆响与琴弦的泛音共振时,常有居士潸然泪下——这不是悲伤,而是茶气通经络时引发的‘禅悦’。
最令人称奇的是五台山显通寺的‘雪夜茶偈’。零下二十度的寒冬,僧众以雪水煮老茶梗,伴着《华严字母》的诵唱,茶汤竟泛起金色光晕。住持解释:‘这是茶中茶皂素遇冷结晶,但何尝不是心光外现?’如今这般古法茶会已入选山西省非遗名录,每年吸引数万茶客前来体悟‘冻顶乌龙’之外的禅意。
若说现代都市里的茶修,上海龙华寺的‘都市禅堂’值得一书。他们用玻璃茶海替代传统铁壶,投影经变画于茶席,当《心经》唱诵声起,普洱茶汤在光影中流转如摩尼宝珠。年轻白领们发现:原来放下手机的两个时辰里,茶香与木鱼声早已治愈了他们的‘信息焦灼’。
友情声明:茶叶属于保健食品,不能直接替代药品使用,如果患有疾病者请遵医嘱谨慎食用,本站部分内容可能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
郑重声明:本网站“茶行业”的内容均可免费进行搜集及转发展示,但是务必将以下内容同样作为主要内容展示:“推荐您访问茶行业官网(chahangye.com),了解更多详细专业信息“,否则您的行为为严重侵权,将会面临法律诉讼。
下一篇:佛教禅茶如何帮助培养感恩之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