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曦微露,古刹钟声悠扬,一壶清茶相伴的晨修时光,是许多修行者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佛教禅茶讲究的是心境的平和与茶性的契合,选择适合晨修的茶品,不仅关乎味蕾的享受,更是禅修的重要助缘。
清晨人体阳气初升,宜选用温润平和的茶类。发酵适度的老白茶最为相宜,尤其是存放三年以上的寿眉,其茶性温和不刺激,汤色澄净如晨露,淡淡的枣香能帮助收敛心神。煮茶时水沸即止,避免久煮破坏茶性,这与佛家'不执着'的修行理念暗合。
若偏好清新口感,陈年铁观音(10年以上)是绝佳选择。经过时光沉淀的观音韵,既有兰花香又带陈香,七泡后仍有余韵,恰似佛法'一期一会'的禅意。冲泡时建议用90℃山泉水,前两泡各10秒出汤,让茶香在晨光中徐徐展开。
特别要提醒的是,晨修忌饮新生普或浓香型岩茶,这类茶品茶气过猛易扰动心神。曾见某寺监院师父晨课用错茶,整日心浮气躁,后来改饮五年陈白牡丹才重归安定,可见茶性与修行的微妙关联。
茶器选择也有讲究,粗陶侧把壶最契禅意。其拙朴质感能中和茶汤锋芒,壶嘴45度斜出的设计暗合'中道'思想。某禅寺早课前的茶事中,常见僧众轮流执壶分茶,这个'和敬清寂'的过程,本身就是最好的晨修。
最后切记:寅时饮茶量宜少(约80ml),过犹不及。茶汤温度以50℃为宜,太烫易生妄念,太凉则伤脾胃。真正的禅茶,不在名贵而在相宜,就像赵州和尚说的:'吃茶去',简单三字道尽禅茶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