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进出口如何利用国际茶评提升产品口碑
在国际茶叶贸易中,产品口碑直接影响市场份额和品牌溢价能力。如何借助国际权威茶评体系提升茶叶进出口的竞争力?这是中国茶企走向全球必须掌握的‘软实力’。
以‘茶叶奥斯卡’之称的世界茶叶大赛(World Tea Awards)为例,云南大益集团2021年凭借熟普‘金针白莲’斩获金奖后,其欧洲出口量当年激增37%。‘获奖信息要融入产品外包装的每个触点。’大益海外事业部总监李明分享经验时特别强调,‘我们在茶饼内飞、外盒腰封甚至海运集装箱上都印制了奖章标识,海关开箱查验时都能形成记忆点。’
国际茶评的妙用远不止于营销层面。日本茶叶出口协会数据显示,通过德国农业协会(DLG)测评的抹茶产品,批发价普遍比未参评产品高出15-20%。‘这就像给茶叶办了国际通行证。’杭州茶科所进出口研究室主任王芳指出,‘特别是欧盟市场,当地进口商把DLG评分直接写入采购合同的质量条款。’
想要借力茶评需注意三个关键点:首先是择时,应选择目标市场采收季前3个月送评,如备战圣诞市场的红茶最好在8月前完成评鉴;其次是定向,面向穆斯林国家出口的茶叶更适合参与马来西亚国际清真食品认证(HALAL)中的茶饮专项评审;最后是转化,可将评审报告中的风味轮盘图转化为消费者易懂的‘蜜香指数’‘鲜爽度’等可视化标签。
值得注意的是,国际茶叶评审也存在文化差异的‘暗礁’。2022年某安溪铁观音企业将传统浓香型产品送评时,因欧美评委更倾向清香口感而折戟。‘后来我们专门开发了符合国际审评标准的出口系列。’该企业外贸经理透露,‘在保留闽南工艺精髓基础上,将焙火时间从12小时调整为8小时,第二年就拿到了布鲁塞尔国际风味奖。’
当下,国际茶评正在形成新的贸易语言。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最新报告显示,具备ITQI(国际风味品质评鉴所)三星以上认证的茶企,在中东跨境电商平台的复购率比普通产品高63%。这种‘第三方背书+文化转译’的组合拳,正在重塑中国茶叶的出海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