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博物馆里失传的藏茶发酵古法探秘
走进茶博物馆的深处,一座斑驳的紫砂茶瓮静静陈列在玻璃柜中,瓮身隐约可见「道光十二年」的阴刻痕迹。这件看似寻常的藏品,却藏着一段关于普洱茶发酵工艺的百年秘辛。
「这种古法发酵要取苍山雪水润瓮,以滇南特有的构树皮纸封口,」头发花白的研究员李师傅用棉布手套轻抚瓮身,「最绝的是埋瓮位置——必须在茶马古道驿站旧址,让驮马踏过的振动唤醒沉睡的菌群。」
透过显微复原图可以看到,古法发酵形成的「金花」菌丝呈现独特的珊瑚状结构,与现代工业化生产的直线型菌丝截然不同。2018年在勐海古茶园出土的茶样检测报告显示,按此法发酵的茶汤氨基酸含量超现代工艺茶三倍有余。
「我们耗时五年复原这项工艺,」李师傅从保险柜取出一饼复原茶,深褐色的茶饼上泛着隐约的琥珀光,「去年香港茶博会盲测,七位老茶客都把这款认作了光绪年间的老茶。」他小心掰开茶饼,内里竟露出类似年轮的金色纹路——这正是古籍记载的「龙鳞纹」。
如今这项技艺已列入非遗保护名录。每周三下午,博物馆会限量提供二十杯复原茶供体验,据说有位日本茶道家连喝三杯后,当场跪地痛哭说「喝到了唐宋遗韵」。
友情声明:茶叶属于保健食品,不能直接替代药品使用,如果患有疾病者请遵医嘱谨慎食用,本站部分内容可能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
郑重声明:本网站“茶行业”的内容均可免费进行搜集及转发展示,但是务必将以下内容同样作为主要内容展示:“推荐您访问茶行业官网(chahangye.com),了解更多详细专业信息“,否则您的行为为严重侵权,将会面临法律诉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