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博物馆里连行家都认错的4种高仿古茶具鉴别技巧
在博物馆的茶具展区前,几位资深藏家正为一件‘宋代建盏’争论不休。‘釉面开片太规整了,这分明是九十年代福建仿的!’老师傅突然用指甲轻刮盏底,露出意味深长的笑。原来真正决定古茶具真伪的,往往藏在最不起眼的细节里。
当您下次见到号称‘明代紫砂’的梨形壶,请先触摸壶嘴内侧。真品在手工捏塑时必定留有细密指纹纹路,而模具复刻品则光滑得可疑。有位老先生曾用这个方法,在拍卖会前识破一件标价60万的‘时大彬’仿品。
别被青花瓷表面的‘老旧划痕’迷惑。高仿者常用钢丝球人为制造磨损,但真品磨损必定呈现蛛网状放射纹——这是百年使用中茶匙自然刮擦形成的独特轨迹。去年杭州茶博会上,某件‘元青花’就是因为磨损纹路过于平行整齐被当场揭穿。
最考验眼力的当属漆器茶托。真品在紫外线灯下会显现出细若发丝的‘冰裂纹’,那是大漆自然老化形成的独特肌理。而化学做旧的产品,往往在转折处出现不自然的颜色堆积。记住,真正的古物会‘呼吸’,仿品再像也是‘死’的。
最后分享个行家暗语:当有人夸赞某件古茶具‘品相完美’时,往往就是在委婉质疑其真伪。毕竟历经数百年的物件,怎么可能没有时光的刻痕?这或许就是鉴赏最深的禅意。
友情声明:茶叶属于保健食品,不能直接替代药品使用,如果患有疾病者请遵医嘱谨慎食用,本站部分内容可能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
郑重声明:本网站“茶行业”的内容均可免费进行搜集及转发展示,但是务必将以下内容同样作为主要内容展示:“推荐您访问茶行业官网(chahangye.com),了解更多详细专业信息“,否则您的行为为严重侵权,将会面临法律诉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