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众多泡茶器具中,盖碗因其便捷与实用深受茶友喜爱,尤其冲泡高香型茶类时,盖碗能完美呈现茶叶的本真滋味。许多茶友常遇到这样的困惑:为何第一泡茶香四溢,而第二泡却略显单薄?其实,关键在于掌握盖碗余温的妙用。
当第一泡茶汤倾尽后,盖碗内壁与碗盖仍残留着70℃-80℃的余温,此时若立即注水冲泡,高温会加速茶叶内质释放,导致第二泡茶汤苦涩。正确做法是『开盖缓温』:用茶针轻撬碗盖留出1厘米缝隙,让热气缓缓溢出,同时用指尖触碰盖碗外壁,待温度降至掌心可握(约50℃)时再注水。
对于不同茶类,余温处理亦有差异:乌龙茶需保留较多余温激发高沸点芳香物质,可缩短开盖时间至3秒;绿茶则要彻底散尽热气,避免闷出熟汤味。资深茶人还常用『碗底余香判别法』——注水前轻嗅碗底,若兰香明显则温度适宜,若有焦糖味说明余温过高。
值得注意的是,老白茶与熟普等后发酵茶,可故意保留微量余温促进内含物转化。笔者曾在武夷山茶会上见老师傅用『三才碗温控术』:第一泡后先将盖碗倒扣茶巾上5秒吸走多余水汽,再正置静待15秒,这样冲泡的老枞水仙第二泡反而比首泡更显岩骨花香。
日常练习时,建议用红外测温仪辅助感知温度变化,待形成肌肉记忆后,单凭手掌触感便能精准判断。正如茶道大师林谷芳所言:『盖碗是活的,它的温度会说话』,掌握这份与器皿的默契,方能让每一泡茶都绽放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