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茶文化中,功夫茶法讲究『水为茶之母』,而注水力度恰似母亲抚育孩子的手——轻重缓急间,藏着让茶汤浓淡相宜的玄机。老茶客常说的『香靠冲,汤靠吊』,正是用水的力道与节奏,在盖碗中演绎出的味觉哲学。
当你提起壶嘴离盖碗约15厘米高时,水流如瀑布倾泻而下,这叫『高冲』。沸水带着力道砸在茶叶上,叶片剧烈翻滚,茶多酚和咖啡碱瞬间释放。这样冲出的凤凰单丛,往往前两泡就能尝到铿锵的岩韵,但新手容易冲出涩味。去年在潮州茶会上,老师傅演示时特意提醒:『高冲要像打太极,力道藏在绵长水流里』。
若是想喝甜润的台湾高山乌龙,不妨试试『低斟』。壶嘴贴着杯沿缓缓注水,水温会略降两三度,水流像春溪漫过鹅卵石般轻柔。茶叶在温润中慢慢舒展,氨基酸的鲜甜渐渐析出。有次在阿里山茶农家,见他用这种手法泡金萱,第五泡时竟喝出蜜香,当真把『淡中有味』做到了极致。
最妙的是『凤凰三点头』的功夫。在杭州龙井村学茶时,见过老师傅执铜壶连点三次:第一次高冲醒茶,第二次中段回旋,末了贴着杯壁轻注收尾。一泡狮峰龙井竟喝出三段变化,初时豆香凛冽,继而兰韵幽长,最后舌底泛起甘泉般的回甜。这种注水力度如同书法提按,浓淡都在手腕的方圆之间。
其实茶汤浓淡的奥秘,不在于机械的水流参数,而在『看茶注水』的功夫。陈年普洱要用『霸王冲』唤醒,白毫银针得『春风拂面』般呵护。下次泡茶时,不妨听着茶叶舒展的声音来调整手法——当叶片在盖碗中沙沙作响时,那便是茶在告诉你它想要的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