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茶叶收藏界,普洱老茶的拍卖总是暗藏玄机。去年香港仕宏春拍,一筒百年蓝标宋聘号以1568万港元落槌,而同一场拍卖会上,某藏家仅用23万就捡漏了80年代厚纸8582青饼——这种戏剧性反差正是老茶拍卖的魅力所在。
笔者走访云南茶山二十余年,总结出三条实战经验:首先关注仓储转化痕迹,2000年前的老茶若有轻微白霜但内票字迹清晰,反而是自然仓储的证明;其次要辨别特殊批次暗记,比如96紫大益包装纸右下角有铅笔标记'△'的版本,今年广州茶博会拍出价已是普通版的3倍;最关键的是掌握对冲策略,当全场追逐某款明星茶时,不妨关注同场次被忽略的'姊妹茶'——就像2019年某场拍卖会,众人疯抢88青饼时,有位行家用1/5价格拿下了同年份的7542黄印。
当前最值得留意的潜力股当属2003年棕昌泰,这款茶采用勐海早春乔木料,因当年非典疫情影响产量仅800件,近期东莞藏家圈已有每饼3万的私下交易。另有两匹'黑马':2006年班章孔雀青饼(内飞有'特制'手写体版本)和2012年冰岛古树纯料(沿用1970年代手工石磨压制工艺),前者去年秋拍流拍后,今年春拍突然有台湾藏家高价扫货。
资深拍卖师李志明透露:'现在捡漏要盯着海外回流的文革砖,欧洲藏家保存的70年代小黄印往往有惊喜。'他提醒新手特别注意拍品目录里'仓储状况描述含糊'的标的,这可能是故意留出的捡漏窗口——去年就有位浙江茶商以起拍价拿下'茶渍明显'的90年代中茶繁体字铁饼,清理后发现是难得一见的干仓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