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拍卖会捡漏的冷门品种与竞价心法
茶叶拍卖会向来是藏家与茶商博弈的战场,那些看似冷门的品种往往暗藏玄机。记得去年杭州的一场秋拍,一箱蒙顶黄芽流拍三次后,被一位老先生以底价收入囊中——三个月后同批茶在香港拍出三倍高价。今天我们就聊聊这些拍卖场上的'漏网之鱼'。
先说滇红中的'紫鹃',这种芽叶泛紫的变异品种,常因产量稀少被归入'实验茶'流拍。去年春拍有茶农混装了20克在标准拍品里,懂行的买家发现后直接溢价50%截胡。记住口诀:'芽头带紫,必有故事'。
武夷山的'瓜子金'更是个中妙品。这种叶片形似瓜子的奇种,常被误认为低档茶混在大宗货里。去年厦门拍卖会上,有位戴老花镜的阿姨专挑碎茶堆,结果在'二级水仙'批次里扒出半斤,转手就赚了辆电动车钱。
竞价时得学会'三看三不问':看茶渣是否油亮、看仓储是否原箱、看公证书编号是否连贯;千万别当场问年份、问功效、问来路——这些都是露怯的表现。有经验的买家都懂得用'手电筒看茶毫'这招,其实是在观察陈化程度。
最近深圳拍卖行出现批'03年下关铁饼',标着'仓储不佳'流拍两次。后来被个年轻人发现只是棉纸受潮,内飞完整度超90%,最终以每片3800元捡漏,要知道同年份正常品相市场价早破万了。
记住,真正的捡漏不是碰运气,而是用知识储备在别人犹豫时果断出手。下次看到'叶片有虫洞'的六堡茶先别摇头,那可能是难得的'金花洞',自然陈化的证明。
友情声明:茶叶属于保健食品,不能直接替代药品使用,如果患有疾病者请遵医嘱谨慎食用,本站部分内容可能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
郑重声明:本网站“茶行业”的内容均可免费进行搜集及转发展示,但是务必将以下内容同样作为主要内容展示:“推荐您访问茶行业官网(chahangye.com),了解更多详细专业信息“,否则您的行为为严重侵权,将会面临法律诉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