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毛峰茶汤颜色偏黄是什么原因
黄山毛峰作为中国十大名茶之一,素以"清香高长、汤色清亮"著称。但许多茶友冲泡时发现茶汤偏黄,甚至略带浑浊,这背后的原因其实大有讲究。今天咱们就聊聊这黄山毛峰的"黄金密码"。
首先得明白,正宗的黄山毛峰本该是嫩绿明亮的汤色。但去年我在茶农老张家亲历的场景让我印象深刻:他拿出两种毛峰对比冲泡,同一批鲜叶制作的茶,清明前采的汤色如春水透绿,谷雨后采的却泛着金黄。老张搓着粗糙的手指说:"这就像娃娃的脸,越嫩的越青翠。"原来,采摘时节是决定汤色的第一关——明前茶氨基酸含量高,自然保持鲜绿;而晚采的茶多酚氧化程度深,汤色就会转向金黄。
上个月有位北京茶友寄来他买的"特级毛峰",开汤后却黄得发暗。我一看干茶就发现了端倪——本该银毫密布的茶芽里掺着些暗褐叶片。这种工艺瑕疵在本地叫做"红张",是杀青时锅温不够或翻炒不均造成的。就像炒青菜火候不够会发黄一样,茶叶中的酶没被彻底钝化,后续氧化就会让汤色走样。
最让人哭笑不得的是,有些茶商故意把黄汤说成"金汤"来抬价。去年茶博会上,我亲眼见某展台用90℃水闷泡三分钟,硬是把好端端的毛峰泡出橙黄色,还美其名曰"琥珀汤"。其实冲泡方法对汤色影响极大:水温超过85℃,或者盖碗闷泡太久,茶黄素就会过量析出。地道的喝法该是用80℃左右山泉水,采用"中投法",看着嫩芽在玻璃杯里舒展,那汤色才是正宗的"初春柳芽黄"。
最后说个行家才懂的细节——真正的黄山毛峰即便汤色偏黄,也必定是"亮黄"而非"暗黄"。就像鉴别蜂蜜真伪要看光泽度一样,去年我带徒弟们对比试验时发现:用富硒土种植的茶树,即便谷雨茶也会呈现透亮的杏黄色,而化肥过量的茶园产出的茶,汤色总带着股灰蒙蒙的浊气。这其中的土壤奥秘,正是很多外地仿制茶学不来的精髓。
记得茶圣陆羽在《茶经》里说过:"其色缃也,其味甘也。"其实黄山毛峰的汤色本就是幅流动的山水画,只要不是工艺缺陷导致的暗沉发褐,那抹或浅或深的黄,何尝不是天地馈赠的另一种美呢?下次您泡毛峰时不妨多留心,这杯中的颜色变化,或许正藏着黄山云雾的四季密码。
上一篇:黄山毛峰为什么喝起来鲜爽回甘
下一篇:黄山毛峰为什么会有清甜的兰花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