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通过茶汤颜色辨别茶叶发酵程度
茶汤的颜色不仅影响着品茶的视觉享受,更是判断茶叶发酵程度的重要依据。中国六大茶类因工艺差异,发酵程度从0%到100%不等,茶汤会呈现从浅黄到红褐的渐变。掌握这门「观色识茶」的技艺,你也能成为朋友圈里的茶道高手。
不发酵茶(绿茶)的茶汤如同初春新柳,澄澈的黄绿色中透着鲜活。像龙井、碧螺春这类炒青绿茶,汤色往往带着嫩绿微黄,而安吉白茶的茶汤更接近象牙白,这是叶绿素最大限度保留的结果。
当看到蜜金色茶汤时,多半遇到了轻发酵茶(白茶、黄茶)。白牡丹冲泡后汤色如淡琥珀,老白茶则会逐渐转为橙黄;黄茶特有的闷黄工艺让茶汤呈现「三黄」特征——叶底黄、汤色黄、干茶黄,君山银针就是典型代表。
半发酵茶(青茶/乌龙茶)的茶汤最有戏剧性。发酵度15%的文山包种汤色蜜绿,30%的铁观音转为金黄,到大红袍这类中足发酵茶时,茶汤已呈明亮的橙红色。台湾高山乌龙茶汤里悬浮的「茶乳」现象,正是发酵产生的茶黄素与咖啡碱结合所致。
判断全发酵茶(红茶)有个小秘诀:观察茶汤边缘的金圈。优质滇红的茶汤红艳带金边,像撒了碎阳光;而正山小种的松烟香会赋予汤色独特的红褐质感。若茶汤发暗浑浊,可能是发酵过度或储存不当。
至于后发酵茶(黑茶),年份会书写在茶汤里。新熟普洱汤色如同红酒,陈化十年后逐渐转向玛瑙红;六堡茶的「金花」菌落会使茶汤呈现独特的槟榔香和橙红汤色。
最后分享个行家手法:用白瓷杯盛茶,逆光观察茶汤通透度。发酵度低的茶汤能看到杯底纹路,而发酵度高的茶汤光晕更集中。记住,好茶的汤色一定是鲜活明亮的,就像福建茶农常说的:「茶汤会说话」。
友情声明:茶叶属于保健食品,不能直接替代药品使用,如果患有疾病者请遵医嘱谨慎食用,本站部分内容可能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
郑重声明:本网站“茶行业”的内容均可免费进行搜集及转发展示,但是务必将以下内容同样作为主要内容展示:“推荐您访问茶行业官网(chahangye.com),了解更多详细专业信息“,否则您的行为为严重侵权,将会面临法律诉讼。
下一篇:茶汤出现分层现象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