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馆里如何通过茶香余韵判断茶叶存储年份?行家秘诀
走进一家古色古香的茶馆,茶香氤氲中藏着时间的密码。老茶客常说的‘十年陈香,百年药韵’,正是通过茶香余韵判断存储年份的玄机所在。今天就让笔者用二十年品茶经验,为您揭开这层神秘面纱。
首先看茶汤入口后的‘挂杯香’。当年新制的普洱生茶,杯底残留的是略带青涩的花蜜香,像初春枝头的新芽;而存放5年以上的老茶,则会转化为沉稳的木质香,细嗅时还能捕捉到一丝类似干枣的甜香。笔者曾在昆明老茶仓见识过一饼1980年代的勐海茶,空杯放置半小时后,竟泛起淡淡的参药香,这就是行家所说的‘陈韵入骨’。
其次是咽喉处的‘回甘轨迹’。新鲜岩茶的回甘来得迅猛,如同钱塘江潮水层层推进;而十年以上的正岩老枞,喉韵却像苏州园林的曲廊,九转十八回。去年在武夷山茶会上,一款1992年的慧苑坑肉桂,饮后三小时舌底仍泛着薄荷凉意,这就是时间赋予的‘老枞韵’。
最绝的是隔夜闻杯法。将饮尽的盖碗静置一夜,次日清晨轻嗅:三年内的白茶残留的是鲜爽的毫香;七年以上的老银针,碗盖会凝结出类似蜂蜜结晶的甜香。福鼎的老茶农有个秘诀——用紫砂壶泡老茶后,壶盖放置三天再闻,若是转化出类似陈皮般的药香,这茶起码陈化十五年以上。
值得注意的是,存储环境会改变香气轨迹。曾在北方干燥环境存放二十年的普洱茶,其樟香往往比南方仓更锐利;而湿度较高的港仓老茶,则容易孕育出独特的‘梅子韵’。就像去年在东莞茶博会上,两款同年份的88青饼,因仓储差异竟呈现出完全不同的香气图谱。
最后提醒茶友:真正的陈香是随时间自然舒展的,若遇到浓烈到刺鼻的所谓‘老茶香’,很可能是做旧茶。记住这个口诀:‘新茶香在口,老茶韵入喉,百年茶气沉丹田’。下回在茶馆品鉴时,不妨闭上眼睛,让茶香带着您穿越时光。
友情声明:茶叶属于保健食品,不能直接替代药品使用,如果患有疾病者请遵医嘱谨慎食用,本站部分内容可能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
郑重声明:本网站“茶行业”的内容均可免费进行搜集及转发展示,但是务必将以下内容同样作为主要内容展示:“推荐您访问茶行业官网(chahangye.com),了解更多详细专业信息“,否则您的行为为严重侵权,将会面临法律诉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