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的杭州,龙井茶山氤氲着薄雾。我们在梅家坞的一处老宅里见到了国家级评茶师陈其羽,他正用青瓷盖碗冲泡着今年的头采龙井。当问及茶汤品鉴中最玄妙的"喉韵"时,这位与茶相伴三十载的老茶人突然眼睛一亮,从藤椅上微微前倾了身子。
"喉韵不是喉咙的感觉,是茶气在任督二脉游走的震颤。"陈师傅的指尖在檀木茶桌上画出无形的轨迹,"去年有个台湾学生,喝了二十年冻顶乌龙却说从未体会过喉韵——直到我让他含着茶汤抬头看屋檐下的雨帘。"
这位非遗传承人分享了三个鲜为人知的训练法:晨露漱喉法——每日卯时用隔夜冷泡的安溪铁观音漱喉七次;反向呼吸法——吞咽茶汤时用鼻腔呼气;最绝的是古琴共振法,在弹奏《流水》时饮用陈年普洱,"宫商角徵羽五音对应五脏,琴弦震动能让茶汤的韵感放大三倍"。
我们现场体验了传说中的"三杯见韵":第一杯太平猴魁仅喉头微甜;第二杯20年陈六堡茶已觉气涌檀中;待到第三杯凤凰单丛入喉,后背竟隐隐发热。"这叫茶走督脉",陈师傅笑着揭开紫砂壶盖,"现在年轻人总用舌头的味蕾评茶,殊不知真正的老饕,是用脊柱在喝茶。"
临别时老人送我们到石板路口,暮色中忽然吟道:"喉韵深处有春山。"远处茶农家的炊烟正袅袅升起,与雨前茶香缠绕成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