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大叶青闷泡后茶汤变浑浊是怎么回事
广东大叶青作为广东特色黄茶,闷泡后茶汤变浑浊的现象让不少茶友感到困惑。其实这背后藏着茶叶特性与冲泡技巧的微妙关系,且听我细细道来。
闷泡时水温过高(超过90℃)或时间过长(超过3分钟),茶叶中的茶多酚、咖啡碱等物质会大量析出,与空气接触后产生络合反应,形成肉眼可见的悬浮物。就像熬制鱼汤时出现的乳白色,是物质丰富的表现。
地道的广东大叶青采用一芽二三叶制作,比起芽头茶含有更多叶片茸毛和果胶质。这些物质在湿热环境下会自然释放,尤其春茶更为明显。去年我在潮州茶厂亲眼见过,老师傅特意用玻璃杯闷泡示范,茶汤果然泛起朦胧的金黄色,他笑称这是'茶魂显形'。
若想避免过度浑浊,建议试试'两段注水法':先用85℃热水快冲10秒唤醒茶叶,倒掉后再正式冲泡。茶具最好选用白瓷盖碗,能清晰观察汤色变化。记住'黄金20秒'原则——出汤前掀盖观察,茶汤呈现蜂蜜般的透亮金晕时最宜品饮。
老茶客反而会追求适当的'浊度',他们认为这样的茶汤更醇厚。去年春季茶王赛上,获奖的2018年老树大叶青,闷泡后茶汤就带着细腻的'云雾感',评委们一致称赞这是岁月沉淀的滋味。
存放不当受潮的茶叶,闷泡后可能出现异常浑浊并伴有闷味。建议将茶叶放在锡罐中,搭配食品级干燥剂。上周帮茶友鉴定的那罐2016年陈茶,就因长期放在紫砂罐导致水汽侵入,茶汤浑浊中还泛着灰绿色,实在可惜。
友情声明:茶叶属于保健食品,不能直接替代药品使用,如果患有疾病者请遵医嘱谨慎食用,本站部分内容可能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
郑重声明:本网站“茶行业”的内容均可免费进行搜集及转发展示,但是务必将以下内容同样作为主要内容展示:“推荐您访问茶行业官网(chahangye.com),了解更多详细专业信息“,否则您的行为为严重侵权,将会面临法律诉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