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人专访:解密茶汤“野韵”的山场特征与品鉴技巧
“所谓‘野韵’,是山场赋予茶叶的灵魂。”在武夷山深处的一间老茶厂里,国家级评茶师陈永年指尖摩挲着粗陶杯沿,目光落在杯中琥珀色的茶汤上,“它像山风掠过竹林时沙沙的声响,看得见却抓不住。”
我们所在的牛栏坑,崖壁上的百年水仙茶树正吐着新芽。陈师傅突然弯腰抓起一把砂壤土,褐色土块从指缝簌簌滑落:“你看这风化岩碎屑,白天吸热夜里吐纳,这就是岩茶‘骨鲠感’的来处。”他特意用了当地方言“骨鲠”这个词,形容茶汤入喉时那种带着矿物质感的微妙阻滞。
跟随他穿过雾气弥漫的茶山,才真正理解“山场气”的奥义。朝阳面的肉桂带着熟果香,背阴处的老丛水仙却渗出青苔味。最令人称奇的是同一品种在两片相邻茶地呈现的差异——相隔不过三十步,东侧茶青制成的毛茶竟带着野蜜甜,西侧则隐现薄荷凉。“这就像双胞胎长得像,可脾气秉性大不同。”陈师傅笑着比喻。
谈及品鉴门道,他忽然从樟木箱取出三只白瓷盖碗:“试试这个。”第一泡茶汤橙黄透亮,入口如绸缎滑过舌尖;第二泡茶汤表面浮着细密金圈,喉间陡然升起松脂香;待到第三泡,杯底竟沉淀出星星点点的“砂金”——那是茶多酚与矿物质交融的结晶。“真正野韵茶的后调,该像古琴的泛音,茶汤咽下后还在口腔里一层层荡开。”
临别时暮色已沉,茶灶里炭火将熄。陈师傅突然往紫砂壶里撒了把野山楂干同煮,沸腾时满室腾起山林气息。“老一辈人说,野韵要配着山野喝。”壶嘴倾泻出的茶汤在月光下泛着琥珀光,恍若将整座茶山的晨曦雨露都封存在了这一盏之中。
友情声明:茶叶属于保健食品,不能直接替代药品使用,如果患有疾病者请遵医嘱谨慎食用,本站部分内容可能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
郑重声明:本网站“茶行业”的内容均可免费进行搜集及转发展示,但是务必将以下内容同样作为主要内容展示:“推荐您访问茶行业官网(chahangye.com),了解更多详细专业信息“,否则您的行为为严重侵权,将会面临法律诉讼。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