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阳光透过竹林,洒在福建武夷山的茶园里。茶农老陈正弯腰检查茶青的发酵程度,指尖轻捻叶片时发出细微的脆响。"蜜香是老天爷赏的缘分,"他直起腰擦了擦汗,"但没这二十七道工序,再好的缘分也留不住。"
在正岩茶区核心地带,笔者跟随老陈体验了蜜香形成的奥秘。清晨五点采摘的鲜叶需在竹筛上晾青两小时,这时老陈会摘片叶子对着光看:"叶缘要像婴儿脸颊般微微泛红,叶脉透光得像蝉翼,蜜香的基础就有了。"午后摇青时,茶坊里弥漫着类似荔枝的甜香,老陈却突然推开窗户:"这时候要掺点山风,湿度大了蜜香就变闷。"
最关键的走水工序里,老陈展示了传承三代的绝活——将焙笼温度稳定在118℃±2℃。"你看这茶汤金圈,"他举起公道杯对着光,"蜜香足的茶,金圈会像蜂蜜拉丝般挂在杯沿。"笔者品饮时发现,第三道茶汤突然迸发出野花蜜的甜香,老陈笑着解释:"这是茶多酚转化出的苯乙醇,要等它『醒』够四分钟。"
暮色中,老陈捧起刚焙好的茶叶深深吸气:"真正的蜜香啊,是带着山场气的。像我们这片的丹霞岩韵,混着百年古枞的木香,最后才透出这点甜。"茶汤入喉时,仿佛能尝到武夷山晨曦的露水,和那些藏在皱纹里的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