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茶文化的长河中,泡茶不仅是一门技艺,更是一种生活的艺术。近日,我们有幸采访到资深茶人张明远先生,听他分享三十余年与茶相伴的独到心得。
清晨的阳光透过老茶馆的雕花木窗,张老师正用一把养了二十年的紫砂壶冲泡陈年普洱。"水温是关键",他轻抚壶身说道,"生普要95℃激发生气,熟普需沸水唤醒醇厚,就像对待不同性格的老朋友"。壶嘴倾泻出的茶汤在空中划出琥珀色弧线,茶香顿时弥漫整个空间。
张氏三味泡茶法
器物之味: "这把壶陪我走遍云南茶山",张老师展示壶内厚厚的茶垢,"养器如养心,器物的记忆会让茶汤更有故事"。
时间之味: 他特意取出老式怀表计时:"绿茶3分钟是青春,红茶5分钟是盛年,老白茶煮着喝才是沧桑本味"。
心境之味: 谈到兴起时,老人家突然往茶海倒入凉水:"你看,着急时泡的茶,就像这水波纹一样乱"。待水面平静后重新注水,茶汤果然更加透亮。
采访结束时,张老师送我们一对亲手写的茶联:"水沸心静方得真味,叶沉气定始见本心"。老人说现在年轻人总追求"仪式感",却忘了喝茶本质是"修心"。他特别提醒春季存茶要远离厨房,用宣纸包裹比密封罐更有呼吸感,这些细节都是半个世纪的经验结晶。
窗外不知何时下起细雨,茶台上的水汽氤氲成山水模样。或许正如张老师所说:"好茶喝的是天地人之间的那口气,功夫都在茶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