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茶馆里,老茶客常说:“坐有坐相,茶有茶相。”一个人的坐姿往往暗藏玄机,尤其是那些常年在茶馆里消磨时光的老江湖,单看他们如何落座、如何端杯,就能猜出七八分来历。
记得去年深秋在成都鹤鸣茶社,窗边那位穿藏青色对襟衫的老者,右腿盘在竹椅上,左脚虚点地面,手肘撑着膝盖,紫砂壶始终悬在离杯口三寸处——这是老茶客才懂的“龙门阵坐法”。果然,听他开口就是:“79年我在宜宾收茶青时...”话音未落,邻桌几个做茶叶批发的商人立刻凑了过去。
而靠柱子坐的年轻人又是另一番景象。白衬衫熨得板正,后背却始终离椅背两拳距离,双膝并拢如军训姿态,盖碗茶端起来像捧奖杯。这种“职场新人式坐姿”在商务茶馆最常见,但凡有人递名片,他们接的动作总比旁人快半拍。
最有趣的是角落那对母女。母亲斜倚着藤编茶柜,左手支颐,右手转着茶船玩,青花杯里的碧潭飘雪早没了热气。女儿却像只警惕的猫,半个屁股沾着凳子,手机时刻反扣在膝头。跑堂的老张偷偷告诉我:“这对母女每周三都来,当妈的以前是川剧团的刀马旦,女儿在春熙路开网红奶茶店。”
老茶博士们总结过几个经典坐相:二郎腿翘得比茶桌高的多半是包工头;只坐凳子前三分之一处的常是机关干部;至于那些能把竹椅坐出太师椅气场的,不是退休老领导就是古玩行家。下次您去茶馆,不妨试试这套“观人术”,保准比茶汤还有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