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乡秘境漂流:溪谷茶园与竹筏品茶奇遇
清晨的薄雾还未散去,我们的小竹筏已悄然划入武夷山九曲溪的第一道弯。艄公的竹篙轻轻一点,筏子便顺着翡翠色的溪水漂流而下,两岸的茶树层层叠叠,像是被春风蘸了青绿颜料随意涂抹出的山水长卷。
“尝尝这个。”同行的老茶农陈叔从粗布口袋里掏出个白瓷罐,捻起几片蜷曲的乌褐茶叶投进青竹筒杯。溪水煮沸的工夫,他指着右岸一片向阳坡地:“瞧见那些老枞水仙没?每年谷雨后,露水要等到日头晒到第三排茶树时才收——这时候采的茶,连叶脉里都藏着蜜香。”
竹筏忽然打了个旋,惊起几只白鹭。我们慌忙扶住茶盏,却发现陈叔早用膝盖稳住了小茶盘。他笑着揭开竹筒盖,一股带着兰花香气的白雾倏地钻出来,在晨光里幻化成转瞬即逝的莲花状。这是只有用九曲溪上游“镜台”段活水冲泡才能看到的奇景,老茶客们管它叫“水金莲”。
转过第五曲时,艄公突然靠岸。踩着湿润的青苔爬上陡坡,眼前豁然开朗——三十多亩苔藓包裹的百年老茶树,像一群披着绿绒斗篷的老者,静静守望着脚下奔流的溪水。陈叔蹲下身扒开树根处的腐殖土,露出紫红色的岩骨:“这就是正岩茶的秘密,茶树根每年只往石缝里探三寸,吸足了矿物精华才肯吐芽。”
当我们漂流至下游开阔处,陈叔变戏法似的从筏子暗格里取出炭炉。用竹舀舀起一瓢溪水,他特意选了水流经过三块“响石”的漩涡处:“听,这水碰着石头会唱歌。”果然有清越的叮咚声随着水花溅起,炭火上的旧砂铫也跟着共鸣起来。喝着用“会唱歌的水”冲泡的大红袍,忽然明白古人说的“溪声尽是广长舌”并非虚言。
暮色渐浓时,竹筏停在一处挂着红灯笼的古老茶驿。土墙上的水痕记载着去年汛期水位,灶台上铁壶的包浆映着三十年的火光。老板娘端来的茶点竟是茶叶熏制的溪鱼,酥脆的鱼鳞上还沾着些许金骏眉的茶毫。就着月光细品今年头采的肉桂,忽然听见后山传来茶农们压弯枝头的欢笑——原来夜采的工序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