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乡秘境里的非遗茶器制作与品鉴体验

2025-07-06分类:茶乡风情 阅读:1867

清晨的薄雾还未散去,茶山深处传来清脆的敲击声。七十三岁的陈师傅蹲坐在老樟木桩前,手中的铁锤精准落下,红泥在旋转的陶轮上渐渐成型。这是武夷山脚下传承了六代人的‘岩胎陶’手艺——用当地特有的紫金土烧制茶器,每一道裂纹里都藏着茶汤浸润的岁月。

‘泥要醒够三百天,釉得采三春的枇杷叶熬。’陈师傅用布满老茧的手托起一只未上釉的茶壶胚,壶身隐约可见竹刀修坯时留下的细密纹路。这种坚持古法的茶器制作,已在2020年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却鲜少有人知道,在茶器内侧暗刻的‘鱼鳞纹’,能令岩茶滋味提升三成回甘。

跟着采茶女阿兰穿过青苔石径,她突然蹲下身拨开一丛野菊:‘看,去年打霜时埋在这儿的茶器,现在养出了金丝纹。’原来当地匠人会将新制茶器埋入茶树下,任根系穿透气孔,这种‘养器’秘法让茶器自带松木清香。我们现场用养了三年的老壶冲泡肉桂,果然茶汤入喉便化作山涧般的清凉。

暮色中,陈师傅的孙子正用手机直播拉坯过程。年轻匠人创新的‘茶器盲品’体验,让游客通过触摸未烧制的泥坯猜测成品特征。有位深圳来的茶客反复摩挲着手中的茶则惊呼:‘这波浪纹!我在拍卖会见过同款的宋代茶器!’老匠人闻言微笑,转身从柴窑取出个匣钵——里面躺着与故宫藏品同源的龙窑灰釉茶盏。

当月光爬上九曲溪,茶寮里开始流转今年新制的‘桐木关’红茶。阿兰特意取出素烧茶海,注入茶汤的刹那,器壁上蛰伏的冰裂纹竟渐渐晕染出黛青色。‘这是老祖宗传下的‘茶画’绝活,’她轻声解释,‘只有用本地泉水养的茶器,才会在热茶里显山水。’游客们屏息凝视,茶香中仿佛看见水墨在杯中流动。

友情声明:茶叶属于保健食品,不能直接替代药品使用,如果患有疾病者请遵医嘱谨慎食用,本站部分内容可能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

上一篇:茶乡秘境里的非遗茶器制作与品鉴体验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