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人专访:解密茶汤“喉韵”的感知训练与品鉴要诀

2025-04-13分类:茶人专访 阅读:749

初春的午后,我们与国家级评茶师林墨白相约在他经营了二十年的老茶坊。窗外的梧桐新芽初绽,屋内氤氲着陈年普洱的木质香,他正在用青瓷盖碗演绎一道2014年的易武古树茶。

"喉韵不是玄学。"林老师手腕轻压注水时突然开口,"去年有位茶友说尝不出喉韵,我让他连续七天用温盐水轻漱喉咙后再试茶——第四天他就发消息说茶汤在喉头‘荡秋千’的感觉出现了。"这位戴着圆框眼镜的茶人说着笑起来,眼角堆起细纹。

在接下来的三小时里,林老师带我们体验了他独创的"三维感知训练法"。先是让我们含半口30℃的深山矿泉水,仰头发出"啊——"声感受水流轨迹;再用冰镇过的瓷勺轻触颈部甲状软骨上方两寸处,"这里是喉韵雷达区";最后才是品鉴对比茶样,当喝到第三泡时,在场的媒体总监王女士突然惊呼:"真的有东西在喉咙里打转!"

谈到市场乱象,林老师突然严肃:"现在有些茶商把锁喉感当喉韵卖。"他取来两款生普现场对比——劣质茶汤入喉后像砂纸摩擦,而真正的喉韵应该是"茶汤过后,似有露珠在竹叶上滚动三寸"。我们注意到他用来记录喉韵的笔记本上画满波浪线,有的标注"冰糖甜停留6秒",有的写着"薄荷凉感持续至锁骨"。

临别时林老师送我们自制的训练工具包:装着野蜂蜜、竹沥水、陈皮的三个小瓷瓶。"周一到周三按顺序含服,周四再喝茶,喉咙自己会告诉你答案。"暮色中他站在挂满茶匾的檐下挥手,身后的茶柜里,不同年份的茶饼正在静静呼吸。

友情声明:茶叶属于保健食品,不能直接替代药品使用,如果患有疾病者请遵医嘱谨慎食用,本站部分内容可能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

上一篇:茶人专访:解密茶汤“米汤感”的醇厚密码与冲泡要诀

下一篇:茶人专访:解密茶汤‘厚度’的评判标准与提升技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