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的清晨,我推开武夷山桐木村那扇斑驳的木门,茶人陈师傅正用布满老茧的双手轻轻拨弄着青叶。"这金骏眉的蜜韵啊,得像哄孩子一样伺候。"他拈起一片茶叶对着光,叶缘那圈金毫在朝阳下泛起琥珀色的光晕,仿佛在诉说茶汤里绵密甘甜的奥秘。
在炭火间穿梭三十载的陈师傅告诉我,真正的蜜韵绝非添加所得。"去年有个老板拿着糖水想来‘提香’,被我连人带桶请出了厂门。"老人说着突然压低声音,"你摸摸这揉捻中的茶叶——"指尖传来的触感竟如丝绸般滑腻,叶片渗出晶莹的胶质在晨光中拉出金丝,这是高山茶青蓄积的茶多糖在匠人掌温中缓缓苏醒。
烘焙环节最是惊心动魄。陈师傅突然抄起茶筛疾走三步,将茶叶撒向炭火上方竹匾,细碎的火星在茶香中噼啪炸响。"瞧见没?"他指着飘散的青烟,"这缕烟要像少女的纱巾般又薄又软,火候过了蜜韵就成焦糖味了。"他翻出一款失败品让我对比,果然透着炒瓜子般的燥气,与正宗蜜韵那鲜灵灵的甜润相去甚远。
最难忘的是品鉴教学时刻。陈师傅取来三只不同年份的盖碗,注入85℃山泉的刹那,茶汤竟呈现渐变色的蜜光。"用舌尖抵住上颚吸气——"随着他的指引,一股带着兰花香的热流突然在口腔绽开,喉间涌起类似蜂巢嚼破时的稠滑感。老人笑着揭开谜底:"这是摇青时保留3%红边带来的活性酶,在和时光慢慢谈恋爱呢。"
临别时暮色已染红茶山,陈师傅执意塞给我一包茶样。"带回去用井水泡,"他神秘地眨眨眼,"记住第三泡时对着月光看杯沿——那圈金环才是蜜韵的身份证。"月光下,茶叶在棉纸里沙沙作响,仿佛在应和着千年茶乡最动人的甜蜜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