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人专访:解密茶叶农残检测与安全选购指南

2025-05-01分类:茶人专访 阅读:1856

在茶香袅袅的午后,我们有幸采访到国家一级评茶师陈明远先生。这位与茶叶打了二十余年交道的资深专家,谈起茶叶农残问题时眉头微蹙:“去年某机构抽检的357批次茶样中,有6.2%存在农残超标,这个数字背后是消费者看不见的风险。”

陈老师从红木茶盘上推来一盏金黄透亮的凤凰单丛,指着杯沿金圈说:“真正的好茶,首先得是‘干净茶’。我们实验室采用LC-MS/MS检测法,能精准检出0.01mg/kg的吡虫啉残留。就像这道茶,检测报告显示28项指标全部未检出,喝起来才有这种通透的喉韵。”

谈到选购技巧时,他忽然起身从博古架取来两款龙井:“左边这片色泽翠绿油润,但细闻有刺鼻青草味,大概率用了催芽素;右边这款颜色偏黄绿,芽叶自然舒展,这才是传统工艺的‘糙米色’。”说着用拇指捻开叶底,“看这里,正常茶渣应当柔软有弹性,农残高的茶叶纤维会发硬发脆。”

“有个简单方法。”陈老师突然压低声音,“用60℃温水闷泡五分钟,好茶汤色逐渐渗出,问题茶会突然‘爆汤’,因为细胞壁被农药破坏后物质析出速度异常。”他展示的手机视频里,两杯茶的确呈现出截然不同的释放状态。

临别时,老人坚持送我们到电梯口,反复叮嘱:“买茶别贪早春、别迷‘野生’概念,正规渠道的雨前茶反而更稳妥。记住,茶叶身份证要有SC编码、有机认证和检测报告三件套,就像我们吃饭要看餐馆的卫生评级一样。”

友情声明:茶叶属于保健食品,不能直接替代药品使用,如果患有疾病者请遵医嘱谨慎食用,本站部分内容可能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

上一篇:茶人专访:解密茶汤“蜜香”形成的工艺关键与品饮时机

下一篇:茶人专访:解密茶汤“蜜香”形成与品饮黄金时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