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人专访:解密茶汤“喉韵”体验的品鉴技巧与形成原理

2025-04-10分类:茶人专访 阅读:1688

在中国茶文化的深厚积淀中,“喉韵”一直是资深茶客们津津乐道的高级品鉴体验。它不像香气那般直接热烈,也不似滋味那般立竿见影,而是茶汤滑过喉咙后,在身体深处荡起的绵长回响。今天,我们有幸邀请到国家级评茶师林曦老师,带我们走进喉韵的玄妙世界。

“很多人以为喉韵就是回甘,其实不然。”林老师轻啜一口凤凰单丛,喉结微微滚动,“真正的喉韵分三个层次:先是茶汤的‘滑度’,像丝绸拂过喉咙;接着是‘深度’,好的老茶能让你感受到暖流直达胸腔;最后是‘持久度’,像我手中这泡30年陈水仙,三小时后舌根还能泛出蜜甜。”他边说边为我们续茶,白瓷盖碗在晨光中泛起温润的光泽。

谈到喉韵的形成原理,林老师从茶桌上取来两片茶叶:“看这片古树普洱的叶底,蜡质层比台地茶厚实得多。这些富含果胶类物质的叶片,经适度发酵后会产生大量水溶性多糖,这就是‘滑度’的来源。”他特意打开手机电筒,逆光照射茶汤,“瞧这些悬浮的茶氲,里面都是活性物质,它们与口腔黏膜相互作用,才形成了所谓的‘喉底生香’。”

现场茶友李女士迫不及待地提问:“我们平时该怎么训练喉韵感知力?”林老师笑着摆出三只品茗杯:“记住‘三杯法’——第一杯含五秒重点感受舌面,第二杯在咽下时用鼻腔轻微呼气,第三杯喝完闭口用腹式呼吸。注意,千万别用香水,昨天就有位穿香奈儿5号的茶友把一泡牛栏坑肉桂喝成了花露水。”幽默的提醒引得满座会心一笑。

采访尾声,林老师指着茶席上正在醒茶的紫砂壶说:“其实最妙的喉韵,往往出现在茶汤温度降到45℃左右时。就像此刻壶中2005年的易武春料,待会儿你们会尝到类似野蜂蜜的喉韵,那是来自原始森林的馈赠。”窗外的梧桐叶沙沙作响,仿佛也在应和这场关于味觉哲学的对话。

友情声明:茶叶属于保健食品,不能直接替代药品使用,如果患有疾病者请遵医嘱谨慎食用,本站部分内容可能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

上一篇:茶人专访:解密茶汤“生津感”产生的科学机制与品饮技巧

下一篇:茶人专访:解密茶汤“岩韵”的感知训练与品鉴要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