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人专访:解密茶汤‘收敛感’的品鉴要诀与工艺关联

2025-04-18分类:茶人专访 阅读:939

在中国茶文化的浩瀚海洋中,茶汤的‘收敛感’一直是资深茶客津津乐道的品鉴维度。这种难以言传却真实存在的口感体验,究竟如何捕捉?它与制茶工艺又有哪些隐秘关联?近日,我们专访了国家级评茶师陈永明,听他娓娓道来这舌尖上的玄机。

‘收敛感像茶汤在口腔演的一场戏。’陈师傅轻啜一口老班章,眼角笑纹里藏着三十年的品茶功力,‘起初是微微的紧绷,像春蚕吐丝般包裹舌面,接着化为甘泉,这种张力变化正是古树茶内含物丰富的证明。’

通过比对不同产区的样品,陈师傅现场演示了品鉴要诀:先用舌尖轻抵上颚,感受茶汤触达瞬间的‘抓舌感’;再让茶汤在口腔回荡三秒,注意两颊黏膜的收缩程度;最后吞咽后屏息三秒,体会回甘与收敛的平衡。武夷岩茶因烘焙工艺带来的‘火功收敛’,与云南晒青毛茶自然陈化的‘绵柔收敛’,在他口中展现出截然不同的层次。

谈到工艺关联,陈师傅突然起身取来炭火焙笼:‘你看这铁观音的做青程度——叶片红边达到‘三红七绿’时,茶多酚转化出的茶黄素就是收敛感的密码。’他特别强调,现代机械杀青虽然效率高,但温度波动大会破坏儿茶素结构,这也是为什么老茶客总念叨‘炭焙的茶更有骨’。

访谈尾声,茶席上的冰岛古树已冲泡至第八道。陈师傅轻晃公道杯:‘真正的收敛感不该是刺激,而是像这泡茶——即便淡了,喉韵仍在与你对话。’窗外竹影婆娑,杯中茶汤澄澈,正是对‘不苦不涩非好茶,能苦能涩化甘津’这句茶谚的最好注解。

友情声明:茶叶属于保健食品,不能直接替代药品使用,如果患有疾病者请遵医嘱谨慎食用,本站部分内容可能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

上一篇:茶人专访:解密茶汤‘体感反应’的科学解析与品饮境界

下一篇:茶人专访:解密茶汤“蜜韵”形成的工艺关键与品饮技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