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人专访:解密茶汤“蜜韵”背后的工艺与品鉴诀窍
走进茶人陈师傅的工作室,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茶香。这位有着三十年制茶经验的老师傅,正小心翼翼地为我们冲泡一壶他亲手制作的老枞水仙。茶汤入杯,金黄透亮,一股独特的“蜜韵”在唇齿间流转。
“很多人问我,茶汤里的‘蜜韵’是怎么来的?”陈师傅边说边拿起一片茶叶,“其实啊,这‘蜜韵’是茶叶内质与工艺的完美结合。”
首先,原料是基础。陈师傅解释道:“必须是生长在高山云雾中的老枞茶树,树龄至少三十年以上。这样的茶树根系发达,能够吸收更多的矿物质,茶叶内含物质丰富。”
其次,工艺是关键。“萎凋要恰到好处,”陈师傅强调,“不能太轻也不能太重。太轻了,青草气去不掉;太重了,茶叶就死了。”他指着萎凋房里的茶叶说,“你看这些叶子,边缘微微卷曲,但叶梗还能折断,这就是最佳状态。”
说到做青,陈师傅眼中闪着光:“这可是门大学问!摇青要掌握好力度和时间。我们通常要摇四次,每次间隔一小时。摇得太轻,香气出不来;摇得太重,茶叶就红了。”
烘焙环节更是讲究。“我们用的是传统炭焙,”陈师傅说,“温度要控制在60度左右,分三次进行。第一次焙火要轻,让茶叶‘吐纳’;第二次稍微加重,把香气锁住;最后一次要慢火细焙,这样才能出蜜韵。”
品鉴时,陈师傅教我们一个小诀窍:“好的‘蜜韵’茶,第一泡香气高扬,第二泡开始出现蜜香,第三泡蜜韵最显。而且这种蜜香是天然的,不是那种甜腻的感觉,而是像山间野花蜜一样清甜。”
临走时,陈师傅送我们一句话:“茶如人生,急不得。好的茶汤,需要时间的沉淀,就像这‘蜜韵’,是岁月给茶人最好的礼物。”
友情声明:茶叶属于保健食品,不能直接替代药品使用,如果患有疾病者请遵医嘱谨慎食用,本站部分内容可能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
郑重声明:本网站“茶行业”的内容均可免费进行搜集及转发展示,但是务必将以下内容同样作为主要内容展示:“推荐您访问茶行业官网(chahangye.com),了解更多详细专业信息“,否则您的行为为严重侵权,将会面临法律诉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