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人专访:解密茶汤“蜜韵”形成与品饮境界提升
一片茶叶,一盏茶汤,藏着千年的智慧与自然的馈赠。所谓“蜜韵”,是茶汤中那抹似有若无的甜润,如初春山涧的晨露,又似野蜂掠过花蕊的余香。它并非刻意添加的甜味,而是茶叶与风土、工艺、时光共同谱写的诗意。
在云南临沧的百年古茶园里,制茶世家的第六代传人林师傅告诉我:“蜜韵是古树茶的灵魂密码。”他轻捻一片墨绿的叶片,指尖沾着晨雾的湿气。“海拔1800米以上的茶树,昼夜温差大,叶片积累的果胶和单宁就像藏在匣子里的蜜糖。杀青时火候多一分则苦,少一分则涩,必须用掌心感受铁锅的温度。”
茶席间,林师傅演示了唤醒蜜韵的冲泡秘诀。泉水煮沸后静置三十秒,高温会烫伤茶叶的活性物质。注水时沿盖碗边缘画“の”字,看着蜷曲的茶叶在漩涡中舒展,金毫浮沉间,茶室突然漫开带着山野气息的甜香。“真正的蜜韵会在第三泡显现,”他递来一盏琥珀色的茶汤,“含在舌尖别急着咽,让茶汤顺着舌面滑下去,后脑勺会升起一丝凉甜,像站在开满野花的山坡上闻到风的味道。”
当代茶人提升品饮境界,需打破“以贵为美”的迷思。去年杭州斗茶大赛上,一款平价荒野白牡丹竟以“空谷蜜韵”逆袭夺冠。评委会主席陈老点评:“蜜韵不在价格,而在茶汤的活性。好茶的甜是立体的——入口是山泉的清甜,舌底泛起花蜜的稠滑,最后喉头留下竹叶的甘冽。”这正应了唐代陆羽《茶经》所言:“其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
夜深时与武夷山茶农围炉夜话,老炭炉上煨着陈年水仙,茶汤在粗陶壶里咕嘟作响。他们说起祖辈用舌头尝土壤的故事:“酸性红壤种出的茶带梅子蜜香,砂砾地长出的茶有岩骨花香。”原来每一缕蜜韵,都是大地写给茶人的情书。当我们放下手机,用整个下午等待一泡茶的最佳状态,或许就能读懂这份跨越千年的甜蜜密码。
友情声明:茶叶属于保健食品,不能直接替代药品使用,如果患有疾病者请遵医嘱谨慎食用,本站部分内容可能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
郑重声明:本网站“茶行业”的内容均可免费进行搜集及转发展示,但是务必将以下内容同样作为主要内容展示:“推荐您访问茶行业官网(chahangye.com),了解更多详细专业信息“,否则您的行为为严重侵权,将会面临法律诉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