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人专访:解密茶汤冷后浑现象与品质判断技巧
茶汤冷后浑浊的现象,在业内被称为“冷后浑”或“茶乳酪”。这种现象常见于优质红茶、普洱熟茶及部分乌龙茶中,是茶叶内含物质丰富的表现。
“很多人误以为茶汤冷了变浑是茶叶变质,其实恰恰相反。”国家级评茶师林师傅指着玻璃公道杯里琥珀色的茶汤说道。他特意将刚泡好的滇红静置了半小时,杯底果然出现了絮状沉淀。“看这些‘茶毫’和茶黄素、茶红素的络合物,就像琥珀里的流云,这可是好茶的身份证。”
我们在审评室做了组对照实验:用同一批滇红原料,传统工艺制作的茶汤冷却后形成明显的金色絮状物,而机械提香的样品却始终清澈。林师傅解释道:“茶多酚与咖啡碱在高温时各自游离,遇冷就会手拉手结合,就像老茶客说的‘茶汤会跳舞’。”
判断品质时要掌握三个要点:首先是观察浑浊形态,优质茶的絮状物均匀细腻,像流动的金沙;劣质茶则可能出现块状沉淀。其次闻冷后的杯底香,好茶即使冷却仍保留花果蜜香,劣茶会有闷浊味。最后可以加热验证,优质茶的浑浊物会在60℃左右重新溶解,还原透亮汤色。
“去年有茶商拿着冷后浑的普洱来鉴定,我一看絮状物呈灰色,加热后汤色发暗,后来检测果然农残超标。”林师傅提醒道,冷后浑虽是鉴别标准之一,但还要结合干茶、叶底等综合判断。说话间,他往冷茶汤里注入热水,原本的浑浊瞬间化作万千金丝,在阳光下翩然起舞。
友情声明:茶叶属于保健食品,不能直接替代药品使用,如果患有疾病者请遵医嘱谨慎食用,本站部分内容可能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
郑重声明:本网站“茶行业”的内容均可免费进行搜集及转发展示,但是务必将以下内容同样作为主要内容展示:“推荐您访问茶行业官网(chahangye.com),了解更多详细专业信息“,否则您的行为为严重侵权,将会面临法律诉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