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潮汕地区,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宁可三日无米,不可一日无茶。"潮州工夫茶作为中国茶文化的活化石,其二十一式完整手法更是被誉为"茶道中的芭蕾"。今天我们有幸采访到潮州工夫茶非遗传承人陈永明老师,带大家一探这千年茶艺的奥秘。
陈老师端坐在红泥小火炉前,茶香氤氲中开始了他的讲述:"很多人以为工夫茶就是简单的泡茶,其实不然。从炭火初红到余韵悠长,二十一式环环相扣,缺一不可。"他边说边用朱泥壶烫杯,动作行云流水。
"第一式‘孟臣沐淋’就大有讲究。"陈老师轻抚着那把传承三代的孟臣壶,"要用95度的山泉水,顺时针淋壶三圈。这个温度最能唤醒老壶的茶性。"只见壶身在热雾中渐渐泛出温润的光泽。
当谈到"关公巡城"和"韩信点兵"这两个经典招式时,陈老师突然笑了:"外地茶友总爱问为什么取这两个名字。其实啊,关公巡城要均匀分茶,就像将军巡察;点兵时壶嘴轻点,确保每杯浓淡一致,这讲究的是公平。"
最让人惊叹的是"凤凰三点头"。陈老师手腕轻抖,茶汤在空中划出优美的弧线,三起三落间,茶香四溢。"这个动作最难掌握,力道重了茶汤会涩,轻了又不够醇厚。我跟着父亲学了三年才得要领。"
采访结束时,陈老师为我们展示了最后的"尽杯谢客"。他双手捧杯,郑重地将最后一杯茶泼在茶盘上:"这是潮州人最隆重的待客之礼,寓意‘以茶会友,天长地久’。"茶汤在茶盘上绽开,仿佛一朵盛开的莲花。
临别时,陈老师语重心长地说:"工夫茶修的是心性。二十一式看似繁琐,实则是教我们慢下来,用心对待每一片茶叶,就像对待人生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