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人专访:茉莉花茶窨制工艺与鲜灵度保持秘诀
在茶香袅袅的午后,我们有幸拜访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茉莉花茶窨制技艺传承人陈师傅。这位与茉莉花茶打了半辈子交道的老师傅,指尖还残留着昨夜窨花时沾染的清香。
「你们看这花骨朵。」陈师傅从青瓷罐中拈起几粒含苞待放的茉莉,花瓣在掌心微微颤动,「必须是三伏天午后采摘的虎头茉莉,花苞要像这样紧实饱满,晚上九点自然吐香时才能达到『声闻三里』的爆发力。」窗外的竹筛上,去年秋收的峨眉山明前茶坯正在日光浴,银白的毫尖泛着珍珠光泽。
谈到四窨一提的秘辛,老师傅突然压低声音:「温度计?那都是给外行人看的。」他掀开墙角檀木窨缸,湿热的花香扑面而来,「有经验的师傅用手背贴缸壁,三秒钟内不烫手才叫『文火慢炖』。凌晨三点要翻堆散热,这时候花瓣里的露水……」老人突然噤声,示意我们细听——窨堆深处正发出细微的「啵啵」声,「听!这是茶坯在吮吸花魂。」
关于保持鲜灵度的诀窍,陈师傅从樟木箱取出一包用宣纸裹着的茶样:「最后一次窨制完,要立即用生石灰收香。但关键在这——」他指向茶堆中零星分布的玉兰花,「每百斤茶拌入七朵玉兰打底,就像乐队里的定音鼓,能把茉莉的鲜甜锁住三年。」临走时老人塞给我们一包茶,嘱咐要存在锡罐里,「记住,喝茉莉花茶要对着杯口哈口气,让热气带着花香往鼻子里钻,这叫『醒香』。」
归途中,舌尖仍萦绕着那泡「冰糖韵」的余味,忽然明白老师傅说的「做茶如养女儿」的深意——那些凌晨三点的守候、对手温的苛刻、对时令的敬畏,都化作杯中一瞬的惊艳。
友情声明:茶叶属于保健食品,不能直接替代药品使用,如果患有疾病者请遵医嘱谨慎食用,本站部分内容可能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
郑重声明:本网站“茶行业”的内容均可免费进行搜集及转发展示,但是务必将以下内容同样作为主要内容展示:“推荐您访问茶行业官网(chahangye.com),了解更多详细专业信息“,否则您的行为为严重侵权,将会面临法律诉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