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宜兴紫砂茶乡的陶艺文化与茶园慢生活
在江苏宜兴,紫砂与茶的交融早已超越物质的层面,成为流淌在血脉里的文化基因。清晨的阳羡生态旅游区笼罩着一层薄雾,茶农们背着竹篓穿行于起伏的茶垄间,手指翻飞处,嫩芽簌簌落入篓中,这是太湖翠竹采摘季最常见的画面。
沿着蜀山古南街的青石板路向前,老茶馆门前的铜壶正咕嘟咕嘟冒着热气。六十岁的制壶师傅张建军坐在工作室里,手握泥拍子反复捶打紫泥,泥凳上的工具被摩挲得油光发亮。'做壶如做人,要经得起千锤百炼',他指着墙角正在阴干的半成品说,'这掇只壶要经过118道工序,光明针就要刮二十多遍'。窗外,烧制龙窑的松柴香气隐隐飘来,仿佛能听见五百年前供春壶诞生的故事。
午后在篱笆园农庄,穿着蓝印花布的茶艺师正在演绎'阳羡十八式'。白瓷盖碗里的金坛雀舌舒展开羽翼般的叶芽,水汽氤氲间,她讲述着苏轼'雪芽我为求阳羡'的典故。茶台旁摆着刚出窑的绞泥西施壶,紫泥与段泥在壶身流转出山水纹样,这是现代工匠对传统的创新表达。
当夕阳给陶都路边的紫砂工作室镀上金边,不妨拐进巷子深处的古茶坊。老板会用本地野茶煨一壶陈年普洱,粗陶茶船里沉着几片竹叶。此刻茶已不是饮品,而是连接土地与时光的媒介,正如墙上那幅字所写:'一壶乾坤大,千年陶茶香'。
友情声明:茶叶属于保健食品,不能直接替代药品使用,如果患有疾病者请遵医嘱谨慎食用,本站部分内容可能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
郑重声明:本网站“茶行业”的内容均可免费进行搜集及转发展示,但是务必将以下内容同样作为主要内容展示:“推荐您访问茶行业官网(chahangye.com),了解更多详细专业信息“,否则您的行为为严重侵权,将会面临法律诉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