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乡秘境里的非遗茶器制作与品鉴体验
清晨的薄雾还未散去,漫步在福建武夷山的青石板路上,空气中飘散着淡淡的茶香。这里不仅是世界红茶与乌龙茶的发源地,更藏着一项鲜为人知的古老技艺——建盏烧制。
拐进一处不起眼的土坯作坊,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陈师傅正用沾满陶泥的双手揉捏着陶土。他身后堆放着半成品胚体,在阳光下泛着古朴的棕红色。“真正的建盏要经过13道工序”,老师傅拾起一只未上釉的茶盏,“光是选土就要用五色土按古法配比,这样的胎体才能经受1300度窑火。”
在观摩拉胚时,意外发现老师傅的拇指有道深疤。“二十年前烧龙窑时烫的”,他笑着将茶盏翻过身,露出底部独特的“铁胎”质地,“现在电窑虽然方便,但老匠人还是坚持用松柴烧,每窑要守三天三夜。”说话间窑口飘来带着松脂香的青烟,恍惚让人看见《茶经》里记载的“青烟上浮,结为云霞”的景象。
待到出窑时刻,师傅取出一只兔毫盏倒入新焙的肉桂。茶汤入盏瞬间,银褐色毫纹竟如活物般游动起来。“看这‘雨打沙滩’的釉变”,他指着盏壁星罗棋布的结晶斑,“宋代皇帝用这种盏斗茶,能看清茶沫咬盏的时长。”
当温热的茶汤滑过喉头,岩韵花香中竟尝出一丝矿物的清冽。老师傅说这是建盏特有的“润茶性”,因胎土含铁量高,能让茶汤更醇厚。临走时他送我一包野茶籽:“带回去种在花盆里,看到它就会想起茶乡的春天。”
友情声明:茶叶属于保健食品,不能直接替代药品使用,如果患有疾病者请遵医嘱谨慎食用,本站部分内容可能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
郑重声明:本网站“茶行业”的内容均可免费进行搜集及转发展示,但是务必将以下内容同样作为主要内容展示:“推荐您访问茶行业官网(chahangye.com),了解更多详细专业信息“,否则您的行为为严重侵权,将会面临法律诉讼。
下一篇:茶乡秘境里的古法制茶工坊探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