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广西六堡茶乡的瑶族茶俗与老茶厂记忆

2025-04-02分类:茶乡风情 阅读:511

清晨的薄雾还未散去,广西苍梧县六堡镇的山间便飘起了袅袅炊烟。瑶族阿婆背着竹篓穿行在茶树间,指尖轻掐下一芽二叶,动作熟稔得像是与这片土地达成了某种默契。这里是六堡茶的核心产区,更是一处活着的茶文化博物馆。

在盘王节祭祀仪式上,身着靛蓝绣花服饰的瑶族姑娘会将头春茶献给先祖。茶汤倾泻的瞬间,古老的《采茶歌》随着山风回荡:「三月茶树发新芽咧,阿妹采茶等郎来……」这种用茶祭祖的习俗已延续六百余年,茶叶在瑶族人心中早已超越饮品的范畴,成为连接天地的灵物。

沿着青石板路走到镇东头,那座1954年建成的国营茶厂依然矗立。班驳的砖墙上「为人民服务」的标语依稀可辨,车间里退役的50年代揉捻机安静陈列。老厂长陈伯总爱指着墙上的发黄照片说:「当年出口南洋的六堡茶,都是工人们用脚踩出来的紧压茶。」说话时他的眼睛里闪着光,仿佛又回到了那个火红的年代。

如今在茶农家,还能见到传统的「堆闷」工艺。新摘的茶青要在竹匾里晾够时辰,待叶片边缘微微泛红才能杀青。78岁的制茶师傅赵阿公认死理:「机器烘的茶没有魂,炭火慢焙出来的才有陈化潜力。」他说这话时,正在用杉木仓库存放1980年代的老茶,那些带着松脂香的茶砖,记录着六堡茶「越陈越佳」的传奇。

当暮色染红茶山时,瑶寨的火塘边会摆起「打油茶」。炒米、花生、葱花在茶汤里沉浮,茶香混着烟火气钻入鼻腔。有经验的茶客都知道,地道的六堡茶喝到最后,喉间会泛起丝丝槟榔香——这是北回归线上特殊风土赐予的印记,也是漂泊在外的广西游子最惦念的乡愁滋味。

友情声明:茶叶属于保健食品,不能直接替代药品使用,如果患有疾病者请遵医嘱谨慎食用,本站部分内容可能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

上一篇:探访峨眉山茶乡的佛系禅茶与雪芽秘境

下一篇:探访潮汕茶乡的工夫茶文化与古村落风情

相关推荐